<delect id="ecz1t"></delect>
    1. 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1120180013

      一農民種出大球蓋菇高產“明星”

      2023-06-09 17:06:06   

      “每平方米產量28斤!大球蓋菇北京地區(qū)最高單產不是在實驗地,而是在農民的田間地頭!”6月7日,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、北京市食用菌創(chuàng)新團隊首席專家劉宇告訴了科技日報記者這個喜訊。

      談起秘訣,北京市昌平區(qū)流村鎮(zhèn)黑寨村北京谷氏農業(yè)專業(yè)合作社負責人齊靜說道:“聽專家話、照專家做!”

      走進菇場,記者看到,剛下過雨的地面略帶潮濕,鋪滿了厚厚的落葉。一排排依地而建,近1米高的矮三角形菇棚錯落有致,掀開黑色的棚簾,就可以看到,一簇簇頂著酒紅色傘帽的蘑菇從落葉中鉆出,白胖的腰桿顯得底氣十足,它們正是今年的高產“明星”——大球蓋菇。

      “這種大球蓋菇,外觀與云南野生松茸相似,因此商品名也叫赤松茸,是聯(lián)合國糧農組織向發(fā)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特色品種之一,也是國際食用菌市場上交易的主要食用菌之一。”劉宇介紹,去年,經挑選,團隊將大球蓋菇引進黑寨村,并開展了廢棄廠房和林下種植試驗。

      相比其他蘑菇,大球蓋菇種植更簡單、易上手?!捌焦健⑾愎降榷夹枰獰o菌操作,對于農民來說需要注意的環(huán)節(jié)較多、較繁瑣,大球蓋菇則不需要,其種植方式更容易被農戶接受。”劉宇說出了大球蓋菇的“入選理由”。

      近一年,在創(chuàng)新團隊的支持下,越來越多的農科專家走進黑寨村,將新品種、新技術在這里轉化。

      “我們之前沒種過大球蓋菇,能不能種好,說實話,大家心里都沒底兒。但是,劉老師信心很足,這讓大伙兒有了主心骨。劉老師不僅手把手教我們怎么種,還把創(chuàng)新團隊10位崗位專家全部請到合作社開調研會。這次,我們第一年就種出了高產量,真讓大伙兒太感動了?!饼R靜說。

      原來,為了讓農民種好菇,創(chuàng)新團隊的專家們提供了保姆式服務。和崗位專家接觸得多了,齊靜夫婦也成了半個專家。

      “我們種菇不成功都不行!做科研、化驗、基料配比、病蟲害防治的老師,都來給我們指導。而且我們種的菇特別安全!每一個階段老師都親自取樣取土,拿去實驗室化驗,發(fā)現(xiàn)都特別安全,沒有超標。”齊靜說。

      六月的北京柳樹成蔭,流村鎮(zhèn)黑寨村林下一派生機。胖墩墩的,藏在黑色遮陰網下的大球蓋菇迎來了多茬的采摘期。

      “今年,我們團隊還探索性地在北京市通州區(qū)軍屯村科技小院林下基地開展高效循環(huán)種植模式試驗。在菇棚里,大球蓋菇不再從蘑菇菌棒中長出,而是從地面的枯葉中鉆出,而大球蓋菇的種植原料則全部來自林下修剪而來的枝杈和樹葉。”劉宇說。

      將修剪下的枝杈落葉、玉米芯、秸稈等農業(yè)廢棄物粉碎后加水混合,經過堆積發(fā)酵,按照穴播的方式,一層料,一層種。之后,就靜待蘑菇自然發(fā)菌生長,適當時澆些水,等著收菇。待菇全部收完后,留下來的料又可以再次返回到林下,成為樹木的天然養(yǎng)料。

      “這就形成了高效循環(huán)模式?!眲⒂钫f,未來,北京市食用菌創(chuàng)新團隊計劃在北京郊區(qū)大力推廣大球蓋菇這種種植模式,“到時,孩子們可以一邊扒開樹葉一邊尋找蘑菇,體會到原始的采摘樂趣。”

      來源:科技日報
      編輯:于婷婷
      陜ICP備13005735號-1 農業(yè)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(lián)系電話:029-87031703 m.matteomurro.com
      国产91系列,国内在线精品,成人v片,91视频久久久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