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elect id="ecz1t"></delect>
    1.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1120180013

      培育珍品助蔗農增收,他的事業(yè)有點“甜”

      2020-12-14 11:36:35   

      盧文祥查看試驗田甘蔗苗長勢(五月二十九日攝)。本報記者郭軼凡攝

     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柳州市柳城縣的35畝試驗田里,甘蔗葉在陽光下伸展著,一片翠綠。國家糖料產業(yè)技術體系柳城綜合試驗站站長、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高級農藝師盧文祥蹲在田間地頭,查看甘蔗長勢、檢測糖分,忙得不亦樂乎。

      自從與“甜蜜事業(yè)”結緣,盧文祥20多年癡心研究甘蔗,培育出高產、高糖、適應性強的桂柳05136等多個甘蔗新品種,助力廣西制糖產業(yè)增加產值數十億元,帶動眾多蔗農脫貧增收。

      “要‘帥才’不要‘將才’”

      59歲的盧文祥穿梭在甘蔗地里,背了20多年的背包里裝著他的育種“三件套”:一把砍刀、一個糖分測量儀和一個取樣器。他要從4萬株甘蔗種苗中挑選“帥才”。“‘將才’可能有一批,而‘帥才’可能只有一個,甘蔗育種就要挑‘帥才’。”盧文祥說。

      “我們柳城旱地很多,到了收獲季節(jié)雨水又多,玉米、黃豆這些農作物都不適合。”盧文祥說。20世紀90年代初,許多農民面臨農業(yè)產業(yè)結構調整,甘蔗是較為“穩(wěn)妥”的選擇。自那時起,他便開始了甘蔗科研路。

      “你看,這個品種長勢好。”在試驗田一片甘蔗種苗前,盧文祥停下腳步,拿出工具鑿取甘蔗汁,放入測量儀中,“糖分17%,而一般品種也就13.5%。”這根甘蔗,是盧文祥及其團隊歷時10余年選育出的糖料蔗雜交品種桂柳05136。

      目前,廣西食糖產量占全國總產量六成左右,是名副其實的中國“糖罐子”。過去廣西種植的甘蔗大多從外地引進,新臺糖22號是主要品種之一,但在柳州等地,其抗霜性不強的弱點漸漸顯露出來。“甘蔗品種是市場競爭的結果,不少引進品種一兩年就被淘汰了,對蔗農是一種傷害。”

      2003年,盧文祥開始進行甘蔗品種自主選育。甘蔗雜交育種并非易事,高產、高糖、抗旱、抗寒、抗倒伏等20多項農藝性狀決定著品種優(yōu)良程度,且甘蔗基因體系復雜,雜交后代廣泛分離,按照傳統方法,育成一個甘蔗品種要10至15年。

      不斷尋找滿意的品種材料,選配雜交組合,在幾萬株甘蔗苗里挑選最優(yōu)性狀,再與別的雜交組合進行比較……反復的試驗,一直不間斷地觀察和耐心等待,盧文祥在一片翠綠中尋找“帥才”,而他則是“伯樂”。2014年,桂柳05136通過試種鑒定,開始更大范圍推廣。

      “相對于一些老品種,桂柳05136畝產增加、糖分提升,抗寒性也更加優(yōu)良。”盧文祥認為,要把甘蔗種苗交給農民評定,群眾是否認可,是育種成功與否的最直接考量。

      目前,他培育出的桂柳05136已占廣西甘蔗種植面積的30%左右,助力廣西制糖產業(yè)增加數十億元產值。

      盧文祥的育種事業(yè)一刻沒有停歇。他說:“科研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”

      “他把甘蔗地當家”

      “人要帶著感情做事,做科研更是如此。”盧文祥幾乎一輩子與甘蔗相伴,基本沒有節(jié)假日、雙休日的概念,家中大小事務都交給愛人,他絕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觀察研究甘蔗上。

      1999年,柳城縣遭遇了一場嚴重霜凍災害,甘蔗大幅減產,蔗農受損嚴重。“一畝地大概少收一噸甘蔗,剖開甘蔗,里面都變質、變酸了。”盧文祥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。他定下一條“準則”:甘蔗育種要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。選育適合本地氣候條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的甘蔗品種,是盧文祥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
      有好幾年時間,盧文祥每天都是甘蔗地、辦公室和實驗室“三點一線”輪流跑:早上7時到甘蔗試驗田查看培育苗、訪談蔗農,隨后到單位處理日常工作,下午回到甘蔗研究中心做育種實驗,晚上還要整理數據、寫實驗報告。

      甘蔗研究做出成績后,業(yè)內人士前來學習交流,但經常在辦公室找不到他。有人提醒:有甘蔗的地方才能找到盧文祥。到甘蔗地一看,滿身是土的盧文祥正蹲在田邊測糖分。

      盧文祥選甘蔗經常用眼睛看,用嘴巴嘗,用手觸摸……因為長期與甘蔗“親密接觸”,選種他不用秤,用肉眼看,一看一個準;測糖分用嘴巴嘗,和儀器測量的數據比對,基本不差。

      柳城縣副縣長王融莉說:“盧文祥把甘蔗地當家,一心撲在育種事業(yè)上,是十分‘接地氣’的甘蔗育種專家。”

      經過多年如一日的堅守和鉆研,盧文祥團隊先后培育出桂柳一號、桂柳二號、桂柳05136、桂柳07500、桂柳07150等甘蔗品種。

      “讓種甘蔗成為甜蜜的事業(yè)”

      “砍蔗最辛苦,勞作比牛牯。”這是一次與蔗農聊天后,盧文祥隨手寫下的兩句打油詩。一心撲在甘蔗地里的他話不多,一直為蔗農著想。“蔗農很辛苦,特別是收獲季節(jié),面對風霜雨雪都要砍甘蔗,甚至春節(jié)期間也在地里忙碌。我要努力讓種甘蔗成為‘甜蜜’的產業(yè)。”

      盧文祥負責的試驗田不只在柳城,還要帶動融安、融水、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等貧困縣的甘蔗種植。今年以來,為了指導當地農民種植甘蔗,他已經到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指導甘蔗種植20余次。如今,羅城縣甘蔗種植面積近16萬畝,種蔗農戶7000多戶,其中有1490多戶曾是貧困戶。盧文祥所培育的桂柳05136、桂柳07150、桂柳二號推廣面積占全縣甘蔗種植面積約65%。

      “蔗農有疑問,他有問必答,常常下鄉(xiāng)指導。”盧文祥的同事、柳城縣甘蔗研究中心主任韋海華說,一個月里,盧文祥在辦公室的時間基本不超過3天,不是在甘蔗試驗田里,就是在下鄉(xiāng)出差。

      受益于盧文祥培育的新良種,越來越多的蔗農走上脫貧致富路。柳城縣大埔鎮(zhèn)洛崖社區(qū)村民何其龍改進種植方法,種的桂柳05136畝產超過10噸,去年收入超過15萬元。村民嚴保家摘掉貧困戶的帽子,正是依靠種了8畝甘蔗。

      隨著品種推廣面積不斷增加,盧文祥說:“壓力也越來越大,怕出問題,怕對不起蔗農”。

      盧文祥沒有停下研究的腳步,下一個目標是培育出新的甘蔗品種,能有更優(yōu)于桂柳05136的性狀。“希望農民種甘蔗越來越‘甜’,不僅要帶動他們脫貧,還要過上更幸福的生活。”他說。

      作者:記者 何偉、吳思思、郭軼凡

      陜ICP備13005735號-1 農業(yè)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:029-87031703 m.matteomurro.com
      国产91系列,国内在线精品,成人v片,91视频久久久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