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elect id="ecz1t"></delect>
    1. 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1120180013

      “大棚夫婦”返巢創(chuàng)業(yè)圓夢家鄉(xiāng)

      2019-12-27 17:11:35    張廣瑞

      在絳縣古絳鎮(zhèn)郝家窯村,有一對“大棚夫婦”:丈夫張廣華、妻子王淑惠,年輕時闖到遙遠的新疆,先是帶著絳縣苗木嫁接隊四處嫁接棗苗,最多時一年收入一百二三十萬元;到2014年在哈密與當地人合作發(fā)展100個櫻桃大棚,后又轉為承包50個櫻桃大棚,每年收入150多萬元;今年6月,夫妻倆在村“兩委”的動員下,毅然回到家鄉(xiāng)郝家窯,花50萬元從別人手里買下5個閑置的大棚,又投資20多萬元完善了大棚設施,種上優(yōu)質草莓、黃瓜,目前已陸續(xù)上市。

      用村干部的話說,他們是響應縣委、縣政府“鳳還巢”計劃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帶動眾多鄉(xiāng)親一起致富!

      2005年開春,年僅27歲的王淑惠將一雙兒女交給公婆,跟著鄰村苗木嫁接隊來到新疆喀什嫁接棗苗,3個月掙了7000多元。第二年,她又拿回嫁接費8000元。2007年正月剛過,王淑惠嘗試著帶了6個人去新疆攬活搞嫁接,第二年增加到30多人。2009年,35歲的張廣華放棄自己跑了9年的貨運大車,與愛人組織了70多個本村和鄰村的苗木嫁接工,在喀什、和田承接棗苗嫁接工程;2011年到2013年,又分別在和田、喀什與哈密承攬了苗木嫁接工程,從南疆到東疆,跨度1800公里,嫁接隊最多時用工200余人,從絳縣帶去的老鄉(xiāng)們人均賺到1萬元,最多的達一萬四五千元。夫妻倆每年最多時能掙一百二三十萬元,少時落下三五十萬,也在新疆積下了人脈資源。

      2014年過完春節(jié),張廣華與哈密一位當地朋友合作發(fā)展大棚櫻桃,從絳縣老家聘請技術員、果農前去管理。兩口子遠離父母、兒女,逢年過節(jié)顧不上回鄉(xiāng)與家人團聚,沒日沒夜地辛勤勞作,眼看著櫻桃苗由小到大,掛果一年比一年多,效益一年較一年好。2017年,他們索性從合伙人手里承包了50個大棚,下苦功探索,科學化管理,所產櫻桃在哈密有了名氣,成了當地“早春第一果”。今年春天,已進入盛果期的櫻桃收入了150萬元。

      就在鄉(xiāng)親們羨慕張廣華夫婦守著“搖錢樹”發(fā)財的時候,今年6月20日,倆人受絳縣“鳳還巢”計劃的感召,經過郝家窯村黨支部、村委會的動員,決定放棄在新疆的櫻桃事業(yè),回到故鄉(xiāng),邊照料70多歲的父母,邊利用帶回來的資金、技術和大棚種植經驗,尋找項目再度創(chuàng)業(yè)。

      他們在村“兩委”的全力支持、積極協(xié)調下,花50萬元買了外地人在村里建的5個閑置大棚,又投資20余萬元完善了大棚設施,花高價從山東引回優(yōu)質草莓苗,于8月底種了3棚草莓;并在10月中旬種了兩棚黃瓜。他們堅持不施化肥、不打農藥,只用海藻菌肥等生態(tài)肥料、生物殺蟲劑,種植的草莓、黃瓜長勢喜人,頭茬草莓已開園采摘,黃瓜也將于近日采摘上市,為嚴冬中的郝家窯村鄉(xiāng)村旅游添上了春的靚麗風景。預計從今冬到明春,如果市場行情好,每個草莓大棚可收入七八萬元、黃瓜大棚收入六七萬元。

      張廣華夫妻還打算在村黨支部、村委會的幫助下,再投資興建10到20個大棚,帶動更多的父老鄉(xiāng)親共同發(fā)展現代農業(yè)增收致富。

       

      陜ICP備13005735號-1 農業(yè)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(lián)系電話:029-87031703 m.matteomurro.com
      国产91系列,国内在线精品,成人v片,91视频久久久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