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12-11 17:40:16
華龍網(wǎng)-新重慶客戶端12月11日6時30分訊(特約通訊員 廖唯)大埡鄉(xiāng)位于重慶彭水自治縣城西南方向,境內山高坡陡、溝壑縱橫,25度以上坡耕地占總耕地70%,海拔落差大、土地貧瘠,“偏遠”“貧窮”曾是大埡鄉(xiāng)的代名詞。
乘著脫貧攻堅的東風,如今的大埡鄉(xiāng),基礎設施更加完善,環(huán)境更加宜居,群眾增收致富有路子,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。
一股山泉水
“沖”出村民致富路
11月20日,從大埡鄉(xiāng)場鎮(zhèn)出發(fā),車輛沿著蜿蜒的水泥路向山腳行駛,來到冬瓜村1組的大河壩,在兩座山相夾中間“現(xiàn)”出一塊平地,一條溪流從山中流出,山谷里流水沖擊的聲音格外清晰,走近溪流,撲面而來的是一陣寒意。正是這股山泉水,讓撂荒20多年的田土“活了”,還讓9戶村民當上了股東,“沖”出了村民致富路。
18個池子呈兩列依次排開,從山中流出來的泉水經(jīng)過分流,分別流到池子中,隨著張玉瓊把魚飼料灑向池子,大大小小的鱘魚爭搶著覓食。
“你看,在冬季這條溪流的水量沒減少,水量充足,水質好,適合鱘魚養(yǎng)殖。”村民王元生介紹。
王元生和張玉瓊是夫妻,夫妻倆雖然是冬瓜村人,但是多年一直在外做生意,每次回到村里看到荒廢的土地心里很是感慨。
王元生說,現(xiàn)在村里有了通暢公路,運輸東西很方便,在外打拼了多年總覺得是飄著的,再加上母親年紀大了,也需要人照顧,于是就想著回到村里做點事情。
回到村里做什么呢?長期做生意的夫妻倆有著生意人特有的商機嗅覺,“盯”上了村里這股山泉水,天然泉水和平坦的土地都是養(yǎng)殖冷水魚的有利條件。
“聽說養(yǎng)殖鱘魚的效益好,把泉水取樣送到北京檢驗的結果也適合養(yǎng)殖鱘魚。”王元生說,想把大河壩這塊平坦的田土做養(yǎng)殖基地自己說了還不算,因為這塊土地涉及9戶村民。
夫妻倆想著既要盤活撂荒地,又能帶著大家一起掙錢,于是決定讓出部分股權,讓這9戶村民以每畝土地4000元的租金進行入股,每年底在養(yǎng)殖基地獲得的收益按比例分紅。
“王元生為人正直,做事有打算,有干勁,把土地租給他放心。”跟村民向國其一樣,其他8戶村民都同意了王元生的想法。66歲的向國其用9.5畝土地,租金38000元入了股;貧困戶劉強用6畝土地,租金24000元入了股……
2017年2月,開始修建養(yǎng)殖基地,王元生同時到成都、貴州、云南去學習養(yǎng)殖技術、管理經(jīng)驗。為了更好地管理養(yǎng)殖基地,夫妻倆把家就安在魚池旁邊。“這里每天都離不開人,洗魚池、分魚、調控水流、喂飼料這些管理都要細心才行。”張玉瓊說。
目前,養(yǎng)殖基地的鱘魚有6萬尾,主要銷往重慶主城、貴州、云南。王元生說,到了年底,不管有多少收益,按照之前的承諾給這9個“股東”分紅,同時,把養(yǎng)殖基地做大做強,讓“股東”們的腰包真正鼓起來。
昔日貧困戶
如今致富帶頭人
11月23日,一輛小貨車停在重慶動物園職工食堂門口,小貨車里裝的是從200多公里外的彭水自治縣大埡鄉(xiāng)木蠟村運送來的200只土雞,王天忠正在下貨,像這樣往重慶主城的單位送貨,王天忠基本上每個月都有一趟。
“王老板,再給我送50只土雞。”在王天忠下貨期間,又接到縣城一位老顧客的訂單。
其實王天忠以前也沒做過生意,沒當過“老板”,還是貧困戶,如今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“帽子”,還建起了土雞養(yǎng)殖場,開起了公司,同時帶動村民們一起增收致富。
王天忠今年54歲,妻子去世多年,家里有年邁的父母和讀書的孩子,家庭經(jīng)濟收入很低,2014年,他家被納入建卡貧困戶,通過政府的幫扶,再加上自己種植烤煙收入,2015年,王天忠一家脫了貧。
脫貧之后,王天忠也一直想著謀劃增收致富的途徑,年紀大了出去打工活不好找。2018年初,王天忠把自己想辦土雞養(yǎng)殖場的想法跟大埡鄉(xiāng)的相關負責人說了之后,在鄉(xiāng)政府的幫助下,3月份開始養(yǎng)殖土雞,養(yǎng)殖的土雞雞苗都是收購本地土雞蛋用孵化機孵化而來。今年1月,注冊成立重慶蜜蠟生態(tài)農業(yè)開發(fā)有限公司。
養(yǎng)殖出來的土雞銷往哪里?這時,駐村工作隊找上了門。
“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,打開了土雞的銷路,銷售的土雞經(jīng)過加工包裝后,定點銷售給市住房城鄉(xiāng)建委、市地勘局、重慶動物園、西南醫(yī)院、中國農行彭水支行等單位。”王天忠說,為了方便運輸和儲藏,把土雞宰殺清洗干凈后,用真空包裝機包裝好再送貨,市住房城鄉(xiāng)建委扶貧集團還為我捐贈了1臺脫毛機和1臺真空包裝機。
王天忠說,目前已出售土雞1000多只,一只土雞的均價在80元左右,毛收入有了10萬元,現(xiàn)在存欄還有2000多只。
王天忠送到重慶動物園職工食堂的這批土雞,并不是他自己養(yǎng)殖場的土雞。“周冬生家收了60只,王成會家收了29只……”王天忠說,這200只土雞是從6家貧困戶家里收來的。
王天忠在銷售自己的土雞時,也在幫助村里的村民銷售,這樣一來,這些村民在家就能賣掉土雞,不用跑到集鎮(zhèn)去賣。目前大埡鄉(xiāng)村民家飼養(yǎng)的土雞基本上都是王天忠在收購。
“發(fā)動周邊貧困戶和村民養(yǎng)殖土雞并包回收,統(tǒng)一加工銷售。”在王天忠的帶動下,貧困戶冉前進養(yǎng)殖的土雞規(guī)模已經(jīng)達到1500只。像冉前進這樣養(yǎng)殖土雞的貧困戶還有27戶,實現(xiàn)戶均增收3066元。
除此之外,王天忠還幫助村民代養(yǎng)土雞,貧困戶冉崇義、冉明建就是其中兩戶,王天忠為他們各代養(yǎng)300只土雞,按照銷售利潤的20%給兩戶分紅,目前,冉崇義和冉明建已經(jīng)各分得3000元。
既然銷售的土雞需要加工包裝,那么貨量大了就得請人幫忙,因此王天忠雇了當?shù)?0多個村民進行培訓、加工包裝土雞,每天每個村民能獲得120元工錢。
“做大做強土雞養(yǎng)殖場,帶動更多村民一起脫貧致富。”王天忠信心滿滿地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