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elect id="ecz1t"></delect>
    1.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1120180013

      貴州省紫云縣貓營鎮(zhèn)牛場坡村:返鄉(xiāng)“兄弟連” 共闖致富路

      2019-04-26 11:06:00   

      “田里的萵筍可以收割了,土豆也快要挖了!”貴州省紫云自治縣貓營鎮(zhèn)牛場坡村村民萬友福興奮道,又有錢進口袋了。

      誰曾想,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“兄弟連”的到來,讓貓營鎮(zhèn)牛場坡村克嗎組這片曾經的爛水田,變成了如今綠油油的蔬菜園。

      “今年夏季,我們以種植冬瓜和南瓜為主,培育好的冬瓜10天后就可以栽種了。”萬友福告訴記者,這片蔬菜園共有300余畝,是他們一起打工多年的5位同村人共同創(chuàng)建,“落葉歸根,人亦有根;畢竟打工不是長久之計,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才是最好的出路。”

      2017年,回家過春節(jié)期間,萬友福與韋洪彪、王平、童永順、王繼等五位同鄉(xiāng)聚會,談到未來的事時,他們萌生了帶技術回鄉(xiāng)發(fā)展蔬菜產業(yè)的想法。

      即說立行,說干就干。過完春節(jié)后,五人一起回到廣東辭工結算工資后,又一起返回家鄉(xiāng)。在政府部門的支持鼓勵下,同年4月,從村民手中流轉了牛場坡村克嗎組田壩,經過一個多月籌備,將克嗎田壩翻耕整理后,次月開始種菜了。

      “為了讓蔬菜園在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上發(fā)揮作用,我們成立了紫云眾益生態(tài)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,吸納牛場坡村36戶貧困戶參與種植蔬菜產業(yè)。”韋洪彪說,兩年多來,常年有50位村民在蔬菜園做工。農戶拿到土地流轉費的同時,在合作社務工獲得勞動報酬,并且還學到蔬菜種植技術,為以后創(chuàng)業(yè)單干創(chuàng)造技能基礎。

      “這片萵筍有5畝地,準備下周割收銷售。”童永順指著綠油油的萵筍說,萵筍的畝產量可達7000斤,現在市場批發(fā)價不低于1元錢1斤,種植萵筍的效益還是不錯的,而種植的土豆畝產量在6000斤以上,現土豆的市場批發(fā)價每斤1.2元,只要產量高,色澤好,銷售價稍低一點也能賺到錢。

      “今年,我們與安順暢通公司合作,以訂單式農業(yè)的形式種植200畝冬瓜;瓜苗栽種下去后,生長90天就有冬瓜采摘。” 隨后,記者來到眾益生態(tài)種植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冬瓜育苗大棚,萬友福指著培育的冬瓜苗告訴記者:1畝地可栽種700至750株冬瓜苗,每株冬瓜苗只結一個冬瓜,冬瓜的重量在30至50斤一個,每畝可產冬瓜1.5至2萬斤,按照與安順暢通公司的合作協(xié)議,冬瓜的保底收購價每斤0.6元,種植冬瓜的效益更可觀。

      據童永順介紹,今年夏季合作社以種植冬瓜和南瓜為主,秋冬季以種植蘿卜、白菜、芥藍、包心菜、土豆等時令蔬菜為主。不僅種植了蔬菜,還種植了400畝藍莓。藍莓基地所用的人工量較大,藍莓產業(yè)對于解決貧困村民就近就業(yè)提供了機會。在藍莓種植上,他們每年要支付20萬元的人工費用。

      “為了確保采摘期采摘出來的藍莓能保鮮,去年,眾益藍莓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還在藍莓園內建了一個小型凍庫。”韋洪彪說,每到夏季,蔬菜園里有各種時令蔬菜,藍莓園里有果可采摘,呈現出蔬果飄香的景象。

       

      實習編輯:張小倩

      陜ICP備13005735號-1 農業(yè)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:029-87031703 m.matteomurro.com
      国产91系列,国内在线精品,成人v片,91视频久久久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