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elect id="ecz1t"></delect>
    1.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1120180013

      種植面積增市場價跌 江蘇蒜農亟待破解蒜周期

      2018-06-19 10:59:48   

      100435a0p3dtdpkxvxpdvb

      又到一年大蒜收獲季。今年蒜農等來的不是豐收的喜悅,而是慘不忍睹的狂跌行情,價格跌破盈虧平衡點,蒜農一季的收成基本泡了湯。如此巨大的市場落差,被種植戶和經紀人形象地稱為“蒜你狠”變成了“蒜泥醬” 。

      收購價不及去年五分之一

      “今年白忙活了,一斤只賣五六毛,而成本差不多一塊錢。”見到張永峰時,他正和五六名工人在烈日下對新收購上來的幾十萬斤鮮蒜進行晾曬,偌大的曬場滿地都是鮮蒜,空氣中充溢著淡淡的蒜味。

      張永峰住徐州市豐縣首羨鎮(zhèn)后屯村一組,從事大蒜種植、收購有20年。在他看來,大蒜市場最好的年景是2015年,從田頭收上來的鮮蒜5元/斤,畝均毛收入上萬元。但從去年開始,大蒜行情一路下跌,從前期的2.80元/斤跌到后期每斤2.20元至1.80元左右,今年更是不及去年價格最高時的五分之一。

      后屯村支書張道省介紹,當地規(guī)模種植大蒜已有30多年,全村2800畝承包地中,有1000畝種的是大蒜;全村460戶,有240-250戶種大蒜。

      說起收成,邳州市新河鎮(zhèn)程圩村支書程振興神情沮喪。該村今年種植2000畝大蒜,一畝能收鮮蒜3000-3500斤,按現在四角一斤的收購價格,畝均毛收入1200-1400元。如果找人起蒜,一畝要花1200元左右,加上復合肥投入,種植大戶刨去半年土地流轉租金500元/畝,虧損更大。當地已有大戶連鮮蒜都不起收就跑路了,原因就是虧大了,連起蒜的人工費都收不回來。好在當地土地租金都是提前支付的,村民利益未受影響。在他印象里,今年大蒜行情是1989年以來最低迷的。

      海門市盛和齋蔬菜有限公司前些天從邳州、山東萊蕪等地,收購140多萬斤規(guī)格4.5厘米以上凈蒜,每斤0.80元。“醬菜加工廠今年撿了大便宜。”老板余漢祥說,現在五六車蒜的售價只相當于過去一車。

      “生產成本太高了。”豐縣首羨鎮(zhèn)大蒜經紀人田圣東說,栽種大蒜,每畝人工費要300元,收獲時所花人工費高達1200元,光工錢一畝就不下1500元,占到生產成本的一半多。去年,刨去成本,蒜農畝均收入1000多元,而包地大戶刨去勞力費和土地租金,基本沒得賺。“面積大、用工多,就要虧。”

      多種原因造成供大于求

      穿行在邳州、豐縣、射陽等幾個大蒜主產區(qū),田間地頭、街頭巷尾,記者隨處可見一輛輛裝運大蒜的電動三輪車。

      大蒜行情低迷,與盲目擴種,造成市場供應過剩有關。據邳州市農委統計,今年該市大蒜種植面積60萬畝,比去年凈增3萬畝,為7年來種植面積最多年份;全市大蒜平均單產1190公斤,比上年新增30公斤,預計全市總產71.4萬噸,比上年新增5.3萬噸。再從全國來看,今年大蒜種植面積、總產量也呈現雙增長。據中國蔬菜流通協會統計,山東的金鄉(xiāng)、蘭陵,河南的中牟、杞縣等大蒜主產區(qū)種植面積比往年均有不同程度增加,增幅17.7%。預計全國大蒜主產區(qū)總產量660萬噸,較2017年增長23.2%。更令業(yè)內人士憂心的是,現在連新疆、云貴地區(qū)都掀起“種蒜熱”。

      冷藏一直被視為緩解市場供求矛盾、解決大蒜價格低的有效調節(jié)手段,但今年蒜價跌入谷底,這一屢試不爽的手段讓還有往年存貨的大蒜經紀人叫苦不迭。“按當下行情,庫存大蒜基本全軍覆沒,連賭一把的本錢都沒了。”張永峰說,去年壓在冷庫里沒有出手的大蒜,到今年成本差不多達3元/斤。從全國情況來看,去年是歷年大蒜入庫量最多的一年,全國大蒜入庫量達290萬噸左右,比2016年增加70萬噸,增長31.8%。到今年5月上旬,全國庫存仍有70萬噸,同比增加40萬噸,增長133.3%。

      銷售渠道單一,加劇市場的供大于求。張永峰透露,今年外地客戶還沒來,一般要到6月下旬。邳州以保鮮大蒜出口為主,其中印尼是最大出口國,需求量約占全市出口量的80%。但印尼對中國大蒜實行配額制,導致出口量較往年大幅下滑,庫存居高不下。去年全市大蒜入庫量40萬噸左右,比2016年增加10萬噸,增長33.3%。截至今年5月上旬,邳州庫存大蒜仍有5.5萬噸,同比增加3.5萬噸。

      破解“蒜周期”不能“賭一把”

      調查中記者發(fā)現,種植和收購大蒜雖然市場風險極大,但無論蒜農還是農民經紀人,大家都愿意賭一把。在他們眼里,相比種小麥,大蒜值得一賭。行情好時,畝均收入上萬元,差的年份,虧一兩千元。而種小麥,刨去人工和成本,一畝地只賺一兩百元,且辛苦程度不亞于種大蒜。因此,盡管這幾年,大蒜行情起伏較大,但人們的種植熱情并沒有衰減。

      程振興說,種什么、賣給誰、價格如何,農民心里沒底,靠碰運氣,沒少摔跟頭、吃苦頭。要走出“蒜周期”,一定要摒棄傳統思維,痛定思痛,不能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,賭一把的心態(tài)更是要不得。下一步,他們將成立工作組,專門派人對接市場,發(fā)展訂單農業(yè),改變單一的種植結構。

      針對今年大蒜行情低迷的狀況,邳州搭建“農超對接”平臺,籌劃6月底舉辦的首屆“國際大蒜產業(yè)峰會暨2018中國大蒜年會”,提升邳州白蒜影響力;加強大蒜生產、加工、消費、庫存、進出口等全產業(yè)鏈環(huán)節(jié)的信息監(jiān)測,及時發(fā)布大蒜市場信息,引導蒜農、蒜商遵循市場規(guī)律,主動適應市場變化,適時、適價、分期、分批銷售大蒜。

      省政府參事、省社科院農村發(fā)展研究所研究員包宗順建議,解決農產品周期現象,需要學習西方經驗。荷蘭生產西紅柿的農場主,對全國西紅柿生產者、生產總面積、年總產量等情況了如指掌;加拿大奶牛農場的奶牛養(yǎng)殖數量受配額嚴格控制,農場不能隨意增加養(yǎng)殖數量,且養(yǎng)殖配額指標可高價有償轉讓。他認為,應充分發(fā)揮行業(yè)協會在提升農業(yè)生產組織化程度中的作用,從整體上快速提升農業(yè)生產的組織化程度,形成抱團發(fā)展對接大市場,從根本上解決一家一戶、各自為戰(zhàn)的小生產所帶來的市場風險。另外,政府相關部門應充分利用互聯網、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手段,及時發(fā)布預警信息,加強宏觀調控。

      農產品大數據服務勢在必行

        短評

      “蒜你狠”變成“蒜泥醬”,說明大蒜的市場供求關系出現了問題。從市場角度來說,種什么、種多少,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。遵循市場規(guī)律,就要按市場供求關系組織生產,而現在,全國大蒜需求有多少,應當種植多少,這一簡單的經濟學原理,在現實中卻很難得到體現。如果借力大數據“慧眼”,恐怕這就成不了問題。

      信息化時代,農業(yè)發(fā)展離不開互聯網。在買方市場條件下,蒜農和農民經紀人擁有“互聯網+”的經營思維尤為重要——懂得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市場供求關系和信息指導農業(yè)生產,避免信息不對稱導致盲目生產,造成供求關系失衡而帶來經濟損失。而市場供需來自科學的數據研判,目前農產品大數據仍是農業(yè)信息化建設中的短板。拉長這塊短板,需打破行業(yè)分割、信息封鎖的狀況,形成合力。

      當前,農產品市場周期越來越短,價格波動的幅度越來越大,對農民增收構成嚴峻的挑戰(zhàn)。要應對農產品周期性波動,亟需建立農產品大數據庫,構建農業(yè)生產經營公共服務平臺,為農民提供信息、技術、供求、價格、趨勢等全方位服務,讓農民在市場大潮中更加耳聰目明,從而有效避免蒜賤傷農的類似悲劇一再上演。

       

      實習編輯:于婷婷

      陜ICP備13005735號-1 農業(yè)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:029-87031703 m.matteomurro.com
      国产91系列,国内在线精品,成人v片,91视频久久久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