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delect id="ecz1t"></delect>
    1.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:61120180013

      兩只“連心鵝”架起扶貧“同心橋”

      2017-07-20 08:53:00   

      由胡溝村小學改造而來的村支部大院里,艷陽高照。一塊菜園子邊上的樹蔭下,“第一書記”王鋒從城里買來的兩只鵝嘎嘎直叫。這一令人忍俊不禁的細節(jié)卻揭開了一段干群共謀脫貧的佳話。

      “先從距離上和村民拉近”

      胡溝村是河南省新安縣五頭鎮(zhèn)的貧困村,地處豫西丘陵山區(qū),村民散布在“三溝兩嶺六面坡”上。年輕人嫌村窮,出去打工后再也不愿回來。時間久了,全村1635口人,只剩下了300多口的“婦幼老弱病殘”。

      剛到村子,脫貧攻堅的任務千頭萬緒。“387戶村民中有179戶貧困戶,結果一普查,實際只有82戶符合條件,有些有房有車的也還是貧困戶。”王鋒說,因為扶貧不精準,干群矛盾多,久而久之,因為干群不相往來,“村委院里的荒草一人多高。”

      干群不信任,思想不統(tǒng)一,扶貧的計劃也落不了地。種核桃、種紅薯、搞養(yǎng)殖、上光伏、辦工廠……王鋒的計劃有很多,卻一個比一個難推進。村民們私下還時常議論,對這些計劃有質疑。王鋒聽在耳里,急在心里,“既然村民思想有顧慮,那就干給他們看。”通過小半年摸底,2017年伊始,王鋒先把村里的道路修補一遍,然后硬化了村委大院的地面,新修了文化和便民設施,“先從距離上和村民拉近。”

      “城里來的農把式

      還真有幾下子”

      看著村委里進進出出、忙忙碌碌的幫扶干部和工人,來打聽消息的村民越聚越多。但村民還是有顧慮,“沒干過農活,能幫咱脫貧?”為打消村民顧慮,住在村委的王鋒在院里騰出一塊兒菜園,種菜給村民看,還趁回城的機會買回3只鵝苗。“既能養(yǎng)給村民看,還能護院,一舉兩得。”王鋒的想法很好,可買來第一天,受驚的鵝苗就跑丟了1只。幾個月過去了,剩下的兩只鵝苗成了村民議論的話題??粗Z苗長得越來越肥,不少村民覺得“城里來的農把式還真有幾下子”,打開心結的村民向村委越聚越多。對農活兒“上癮”的王鋒,一個月前又買回來一群雞苗。

      “王書記的菜比我們種得好,雞鵝也比我們養(yǎng)得好,拉拉秧(一種野菜)喂雞鵝能讓雞鵝多下蛋,這些我們都不知道,都是他教的。”因為家有患病老人和兩個學生,家庭貧困的韓淑賢夫婦不能外出,只能就近打零工養(yǎng)家。以前,就住在村委邊上的韓淑賢很少跨進村委大門。現在,韓淑賢打消顧慮,不僅貸款買了5只羊,而且看到村委忙不過來,隔三岔五主動過來幫忙。

      “我做好了打扶貧持久戰(zhàn)的準備”

      在胡溝村采訪,不時有群眾主動到村委找干部咨詢政策或扶貧項目,甚至有老人冒著酷暑走了好幾里山路來打聽消息。有時候因為上門的群眾太多,已經50歲的王鋒也感到力不從心,“最多的時候50多個人圍著我問,就是一個人一句,也把我問糊涂了。”

      因學致貧的胡廷華家貸款養(yǎng)起了牛,因學因病致貧的胡得寬家喂起了豬……現在,看到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都有了自己的特色扶貧項目,王鋒累并快樂著。和在鄰村包戶扶貧的愛人忙中偷閑做一頓午飯,都讓他感到很知足。但更多時候,廚藝出色的他因為沒有時間,都是靠冰箱里冷凍的包子、饅頭充饑。

      王鋒的孩子今年24歲,還沒有成家。村干部和村民擔心他調走,不時從側面打聽王書記工作變動的消息。王鋒總是笑著說,“放心吧,我做好了打扶貧持久戰(zhàn)的準備,只要身體允許,我準備當上爺爺再走。”(據新華社)

      陜ICP備13005735號-1 農業(yè)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:029-87031703 m.matteomurro.com
      国产91系列,国内在线精品,成人v片,91视频久久久久